曾经有学生征集「一人一个朱明中教授的缺点」,得到的答案却是「太完美太好人」、「有空就会去看太阳」、「会带你睇星」等,都是一些美好的缺憾。
中大物理系朱明中教授研究多年,一直追寻宇宙中最微小的粒子,领导香港科研团队参与世界最大的基础物理实验室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(CERN)」的强子对撞实验,找寻万物的终极结构与定律。而在朱明中教授眼中,宇宙的缺憾也是美好的,所以于5月24日举办的「智慧的探索」公开讲座,他以「宇宙的美好缺憾」为题开讲,带200名中大师生、校友、中学生及公众人士一起探索宇宙万物。朱教授除了与听众分享他与团队的研究成果,于演讲后更与主持伍家谦先生(2008新闻与传播硕士)及学生主持钟哲翟同学(中大理论物理学精研课程一年级生)交流讨论,并解答现场观众的提问。
宇宙的美好缺憾(撰文:朱明中教授)
从前的旺角火车站是一个山头,当时在伊利沙伯中学念书的我,特别爱在那山头看星,满天星斗,从此对天文宇宙产生了好奇,开启了我投入研究、探索宇宙之路。
抬头望见的宇宙星空,壮丽浩瀚,但很可惜,对我们研究宇宙的人来说,却存在两个极大的缺憾。
看不见的远超看得见的
长久以来,宇宙学上存在一个问题。138亿年前发生的宇宙大爆炸揭开了宇宙发展史,大爆炸最初期时,物质密度极高,而且分布只有些微差异。其后,随着宇宙不断膨胀,物质因万有引力互相吸引,经过138亿年,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,物质分布变得非常不平均,形成星系、星系团等大大小小的结构。不过,现时科学家所观测到的宇宙结构,却比纯粹由已知物质的万有引力造成的宇宙结构,来得更加不平均。要形成今天的宇宙,必须有人类未知的物质存在,亦即「暗物质」,而暗物质的数量更是已知物质的6倍。
原来在浩瀚的宇宙里,人类看不见的远超看得见的。
科学家现时对暗物质的认知极少,透过中大学生所做的天文、宇宙学模拟所见,我们只知道它是质量很大、速度很低的物质。它透明不发光,充斥宇宙各方,存在于课室、办公室、家中、街上,它穿过你,你穿过它,但你看不到它,亦感觉不到它。最令物理学家不服气的,是这些暗物质比我们知道的物质多很多,我们知道的实在很微不足道。
搜寻未知的暗物质
不服气的我们,当然要继续搜寻暗物质粒子。5年前,我带领包括中大成员在内的香港物理学家团队,加入了世界最大的基础物理实验室「欧洲核子研究组织(CERN)」,参加其中一个努力在地球制造暗物质的实验。
暗物质是怎样制造出来?答案就在CERN近年建成的「大型强子对撞器(Large Hardon Collider,LHC)」里。这个对撞器是一个藏于100米地底的大圆环,全长27公里,横跨法国、瑞士,进行全球最大的粒子对撞实验,对撞器装有数个加速器及4组探测器,香港团队参与的是其中一组探测器ATLAS的研究。在对撞器里,两束名为「质子」的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,然后对撞,情况有如宇宙初开的大爆炸,将很大的能量集中在很小的地方,让火球膨胀,冷却成大量的物质,包括一些大质量而未被发现的粒子,例如暗物质粒子。2012年,科学家就在这个对撞器中,透过质子对撞,捕获希格斯粒子(俗称「上帝粒子」),成为基础物理学研究的里程碑。希格斯粒子对搜寻暗物质有极大的帮助,因为相信是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希格斯粒子,应与暗物质粒子有相互作用,在对撞器中有可能衰变成为暗物质,打开在地球上发现暗物质之门,寻回失踪的能量与质量。
恒星终会灭亡
另一个宇宙的缺憾,是恒星其实并不永恒。所有恒星都会死亡,死法有很多种,最灿烂的一种就是大爆炸,每个星系平均约50年发生一次。如果恒星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约10倍,死时必定会经过「星核塌缩超新星爆炸」,爆炸后星核可能会塌缩成为一个黑洞,黑洞代表很大的时空扭曲,而且是完全不对称、有入无出的门口,我们完全不能探测黑洞里是怎么一回事。
原来在壮丽的宇宙里,将会出现愈来愈多黑洞,千疮百孔。
下一次超新星爆炸
虽然恒星熄灭很可惜,科学家(包括我在内)却是十分期待下一次超新星爆炸。下一颗在银河系爆炸的超新星可能发生于南方的海山二星(亦即船底座伊塔星),它的质量是太阳的超过100倍,光度是太阳的500万倍,当发生「星核塌缩超新星爆炸」时,将会比1000亿个太阳还要光亮。由于它的核心将塌缩到很小的空间,过程会将电子和质子压缩,制造出大量我们仍然知道很少的中微子,以及放射出很多重力波。
刚巧中大研究团队有参与中微子与重力波探测的研究工作,万一明天就发生超新星爆炸,我们亦已准备就绪。由于爆炸所产生的光会完全遮挡住核心的演化,单靠光学望远镜并不能观测到星核塌缩及爆炸的过程。有赖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,包括我们中大成员积极参与研究的大亚湾中微子探测器,以及黎冠峰教授带领中大团队参与研究的LIGO及KAGRA重力波探测器,我们就不止可以看到爆炸外围的火球,还可观测超新星爆炸的核心。
宇宙的缺憾,造就壮丽的星空,让我们继续去追寻宇宙的真理。香港在天文、宇宙、物理学的研究成绩并不落后,适逢基础物理、宇宙学进入黄金岁月,加上近期的最新发现及突破,成为我们强劲的新工具去研究未知之处,我期望有朝一日发现暗物质、观测到星核塌缩,都有我们香港下一代的足迹,揭开神秘宇宙的面纱。
原文于2019年6月14日《信报》教育版刊登